漫步巴黎(6)-传奇“巴士底广场”
“巴士底广场”(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的四区、十一区、和十二区跨界之处,是著名的巴士底监狱的原址所在地。“巴士底”最初其实是一个防卫巴黎的坚固军事堡垒,几百年间经历过多次外部和内部战争。后来也被法国国王用作关押各种犯人的监狱,神秘的“铁面人”曾经在此关押,法国思想家和文学家伏尔泰也在里面坐过牢,“巴士底狱”因此在法国民众眼中可以说是臭名昭著,形象恶劣,变成了封建专制和暴力独裁的标志设施。
在法国大革命开启的1789年7月14号,巴黎军民聚集在这里,经过战斗牺牲,攻占了巴士底,夺取了里面的军火。尽管当时监狱已经开始衰落,狱中也只有7位犯人,防守也相对薄弱。这次法国民众的英勇反抗行动经过宣传和偶像化,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开端和象征。
随后“巴士底狱”被彻底拆除,今天在现场已不见任何遗迹,原址成为了“巴士底广场”,基本就保留了这个历史名字。现在广场中央的古希腊罗马式石柱是后来1840年设立,专门纪念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珍藏在卢浮宫的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就是描绘的这次运动。
“七月圆柱”高度接近50米,顶端右手持火炬,左手拿着断裂枷锁的翅膀小金人代表着自由精神,不由得多少联想起法国人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圆柱下部一侧刻录着七月革命的日期“Juillet
1830”,还有上面的数字27、28、29,代表着那三天的光荣战斗。底座灵堂内安葬着数百在七月革命中献身的烈士遗骨,他们的姓名也被排列用金字镌刻在圆柱身上。在“七月柱”建成揭幕仪式上,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亲自指挥演奏了自己的名作《葬礼与凯旋交响曲》。
关于巴士底的传奇故事丰富多彩,大文学家如大仲马、雨果、狄更斯等都曾在作品中描绘渲染过巴士底。尽管主要遗迹无存,除了不远处的公园仍然展览着几块后来建地铁时挖出的地基石,远在美国的“弗农山庄”却保存着进入巴士底监狱大门的钥匙,那是拉法叶侯爵赠送给华盛顿总统的纪念品。今天的巴士底广场除了“七月圆柱”,四周著名的建筑还有巴士底歌剧院,当初连接要塞和塞纳河的水沟扩大成了停泊私人游艇的“军火库水港”。
当年攻占巴士底的7月14日作为里程碑日期,开始被用于年度庆祝和纪念攻占巴士底狱,逐步演变和固定成今天法国的国庆日,这就是为什么英文里也称作“巴士底日”。因为广场在历史上的特殊象征意义,直到今天,很多政治游行示威等活动也还是喜欢在这里发起和举行。
这次参观时恰好是落日时刻,原本绿色的圆柱浸润在落日余晖中金色辉煌,让整个广场变得高贵和神圣。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巴士底广场在火光映照中的视觉景象,禁不住意想起了当年攻占巴士底狱和七月革命那些激昂炽热的战斗场景。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