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19的博文

“登陆”诺曼底-寻访战场和纪念历史

图片
这次在法国除了“漫步巴黎”,还特意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就是二战时盟军登陆欧洲战场的诺曼底。因为对历史的喜好,对于二战的历史包括欧洲战区都了解一些,当年的诺曼底登陆是一场极为重要关键的战役,可以说是欧洲西部战线的转折点。之前也从一些电影中看到了那场激烈残酷的战斗场景,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最长的一天》等,所以一直想去当年的战场亲眼看看,尤其踏上最壮烈的奥马哈海滩,这一次终于成行。 诺曼底距离巴黎大约 3-4 个小时的车程,算上来回,所以这次拿出了一整天给诺曼底,也成了我这次访问法国“最长的一天”。因为是报团游览,行程就只能听旅行社安排了,这样也方便有效,因为他们了解景点的情况,以及游客的需求和愿望。 这次旅行从巴黎凌晨出发到傍晚回来,整整十四个小时,除了路途行车和休息用餐时间,总共访问了卡昂纪念馆、奥克角、奥马哈海滩、美军公墓、朱诺海滩五个地方。我自己之前的想法只有两处必须看,奥马哈和美军公墓,都包含在里面了。去公墓主要是想看两个人的墓,这个下面就会解释说明。因为时间关系,在每个地方停留的都不够长,有些走马观花,但总体来说还算是圆满,完成了一个自己很久的愿望。 团员们都是美国白人,就我一个华裔。他们很多年纪比我还大,经过闲聊,才知道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父亲就曾经从诺曼底登陆,算年纪现在应该去世了。他们就是来看看当年父辈曾经战斗的地方,缅怀和寻找他们的足迹。 要知道先后在诺曼底登陆的美军大概上百万,他们的直系后代和家属亲戚估计现在达到至少上千万,这些人就足够让这个旅游项目持续兴旺许多年,再加上像我这一类的兴趣爱好者。我报的这个旅行团每天都跑一趟,我还是临时幸运插进去的。巴黎其他旅行社也有同样的项目,我们参观景点时就会遇到不同的大巴车和旅游团。 为方便某些读者理解,以及为下面的照片做些背景铺垫,还是简单介绍一下二战著名的诺曼底登陆。英文中还有一个词 D-Day 。这原本是美军的一个术语,表示战役开始进攻的日子,结果现在一提到这个词,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诺曼底登陆。 1944 年 6 月 6 号,以美国为首的盟军从法国的诺曼底地区登陆,开始了欧洲战区的反攻。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前后投入上百万人和几千艘战舰及各类运输船只。盟军的主要部队来自美

漫步巴黎(12)-永恒“拉雪兹神父公墓”

图片
这是“漫步巴黎”系列的最后一篇,算是暂时告一段落。除了之前介绍的世人皆知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等景点,巴黎还有众多其他重要历史古迹和博物馆非常值得游览。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机会拜访,比如拿破仑安息的荣军院、先贤祠、莫奈博物馆等。今天要讲的是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虽然是墓地,但是巴黎一个特殊的受欢迎景点,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敬拜之地。 “拉雪兹神父公墓” (Père Lachaise Cemetery) 是巴黎最大的公墓, 1804 年设立,目前占地 110 英亩,埋葬在这里的人至少有几十万,甚至超过上百万。它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每年的访客量据说是全球之首,就是因为这里安葬着很多历史上的名人。 几百年来安葬在这里的各行各业名人应有尽有,包括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军事家等。因为一般大众包括我个人可能相对熟悉人文领域,所以这次主要拜访了自己知道和了解的文学和艺术人物,下面会详细介绍数位。 之所以把“拉雪兹神父公墓”放在了这个系列的最后,因为这里也是前面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提到的数位著名画家的安息之地,包括大卫、杰里科、德拉克洛瓦等,算是对他们的最后归宿做个交代。另外这里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肖邦、比才等音乐家,以及巴尔扎克和王尔德等文学大师。从小革命教育中早已熟悉的巴黎公社墙也在公墓中,当然也要怀旧访问一下。 在介绍每位名人墓时,为了对照这些人生前的模样,配上了他们照片或者画像。为加深印象和对号入座,画家们就干脆用他们的代表作代替了头像。下面就是这次花费了几个小时跑断腿拜访的数十位文学和艺术名人墓,当然他们不是这里的全部,比如美国舞蹈家邓肯和法国文学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等很多这次都没有看到,以后有机会再补充了。 肖邦墓。这个雕像是音乐女神痛惜折断的七弦琴,葬礼时演奏了他自己创作的《葬礼进行曲》。按照肖邦的遗愿,他的心脏则被姐姐带回了他一生深爱的祖国波兰,安葬在华沙的教堂。 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尼。最著名的歌剧作品《诺尔玛 Norma 》,他在巴黎逝世并最初安葬在这里,后移葬意大利家乡西西里,剩下的墓碑应该只是原址纪念碑了。 当年忙活贝里尼葬礼的老乡,另一位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也首先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