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特色(六)-国会大厦
访问华盛顿必须参观国会大厦,美国三权分立,国会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构。尽管选区的国会议员办公室已提前帮我预约,其实到了以后发现也没有太大帮助,临时排队也挺快。世界各地民众可以在开放时间随时参观,均是免费,除了安检,也不用查身份证件。或许是这个时间不忙碌,是否预约区别不大,高峰季节可能就不一样了。
先说几句国会大厦的历史背景,大楼在1800年初步建成,当时只有北翼,后来才扩建了南翼。北翼是参议院,南翼是众议院,现在也是这样分配地盘。大厦在1814年经历一劫,被占领华盛顿的英国人部分烧毁,后来又进行了重建和增加了中间连接两院的圆顶,后来又几次扩建改建直到今天的规模样式。
1800年初建成的国会大厦
1846年大厦模样
参观那天我拍的国会大厦日夜
现在大厦西面对着华盛顿纪念碑,很多游客在这边照相。其实东面才是正面,因为这面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正式仪式和接待入口。游客参观也是从这面进入,尽管是从地下访客大厅开始。美国总统的宣誓就职仪式也是在国会大厦举行,而不是白宫。
访客中心接待大厅
介绍国会大厦展览室
国会大厦不能自由游,都必须在访客中心现场组团通过导游引领讲解,按照规定路线和时间参观。首先在放映厅看一部介绍性短片,然后就步行参观几个固定地方。首先到达的是国会的地下室,正式应该叫“地穴”,就在国会圆形大厅的正下面,矗立着四十个圆柱。“地穴”最初的目的除了支撑上面的圆形大厅,也是进入原计划修建的华盛顿墓的入口,后来几番波折,华盛顿也不挪窝一直在老家“弗农山庄”安息,现在“地穴”成了博物馆,存放展览着部分各州赠送的雕像。
“地穴”和里面的圆柱
这个围起来的地面标志就是当初华盛顿城区规划建设的中心点
部分在“地穴”里展览的雕像
下一站就是参观的重点圆形大厅,这里就像是国会大厦的心脏,两边是参众两院。圆形大厅除了平时每天供数千人参观游览,重要的国家纪念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比如先后十几位去世的美国总统安放在圆形大厅的瞻仰告别仪式,最近的就是前不久去世的老布什。除了总统,故去的参议员和其他重量级政治和军事人物也可能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比如麦克阿瑟和麦凯恩等。作为极高的特殊荣誉,非官方民众目前只有四位,包括1998年国会枪击事件中身亡的两位安保人员。
环绕圆形大厅的墙壁上有八幅巨型绘画,表现美洲和美国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比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独立宣言、英军投降、华盛顿交权等重要时刻,下面这两幅画第一个是托马斯·杰弗逊呈交《独立宣言》,另一幅是华盛顿胜利后辞去总司令职位,把军权交还给国会。
在圆形大厅抬头仰望就会看到穹顶上“华盛顿成仙”的壁画。这个华盛顿在左右女神和十三个处女
(代表美国建国时的十三个州) 的环绕簇拥下妖娆升天的画面有点颠覆我的三观,这不是美国理念和风格,而是试图的神化模式,大概是因为这个意大利来的画家擅长习惯为教会作画,就权当艺术品看了。
下图中那一圈人物小雕像都是表现美洲大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比如列克星敦战役、宣读独立宣言、美国内战等,就不详细说明了。
最后看的是“国家雕像大厅”(National Statuary Hall) ,这里展览每个州赠送的雕像,都是本州著名历史人物,每个州只限送两座。后来随着新州的不断增加,大厅已经存放不下了,另外太多的沉重石头和铜质雕像也让地面不堪重负,所以很多雕像被分散到国会大厦的其他地方,包括走廊和访客中心。
要说明一点的是,这些雕像必须是已经去世的名人,还活着的不行。除了各州总共一百座雕像,还有来自华盛顿特区和民权运动的先驱罗莎·帕克丝的雕像。有意思的是,因为雕像是各州决定的,所以其中不乏美国内战中的南方人员,比如南方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和罗伯特·李将军,可见本州对他们仍然十分尊敬,而美国政府也接受展示他们的雕像,表明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宽容开明和团结融合。当年南部将士战败投降,放下武器,也没有受到迫害和整肃,毕竟尽管为各自信念和利益战斗,最终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下面的照片挑选了几座雕像。
最后如果看不清国会大厦圆顶最上面的黑色雕塑,访客中心的这个雕塑就是石膏模型,也可以叫做“自由女神像”了。她戴着头盔,右手持剑,左手握着盾牌和胜利的花环,胸前US。看来自由不是与生俱来的,必要时还是要通过战斗和胜利赢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