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耶路撒冷 (5) -圆顶清真寺
之前介绍过耶路撒冷是三教圣地,除了前面介绍的犹太教西墙,今天要谈的是伊斯兰教的著名建筑“圆顶清真寺”,顺带提一下邻近的“阿克萨清真寺”,广义上整个区域也可以统称为“阿克萨 ”(Al-Aqsa) 。通常历史记叙圣殿山上最早是所罗门王建造的第一圣殿,后来被巴比伦人拆毁,接着大希律王又重新建造了更宏伟的第二圣殿,再次毁于罗马人之手,现在圣殿山上看到的两个主要建筑是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尤其前者更为突出醒目,铺满金箔的穹顶耀眼豪华绚丽,成为了耶路撒冷最有代表性地标之一。
那为什么当初犹太教的圣殿损毁后成为了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呢?我们简单说一下历史的来龙去脉。耶路撒冷之所以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根据《古兰经》记载,主要原因就是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乘神兽飞马到达这里,在圆顶清真寺地方夜行登霄,登霄节也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一个节日。
圆顶清真寺 (Dome of the Rock) 最初建于公元七世纪末期,那是在伊斯兰教先知创始人穆罕默德死后的乌马亚德哈里发执政时期,那时候离第二圣殿已经被毁六百多年了,犹太人大多流散世界各地,一直没有机会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圣殿。这个清真寺在十一世纪初因地震倒塌了,接着又重建,在十字军占领统治期间,这里一度成为了教堂,旁边后建的阿克萨清真寺也被圣殿骑士团征用,再后来埃及苏丹萨拉丁夺取了耶路撒冷后,又恢复了清真寺圣地功能,电影《天国王朝》就是演绎的这个故事。圆顶清真寺之后在奥斯曼帝国和近代再历经过多次外部整容,尤其是修饰了标志性的黄金圆顶,成为了今天这个典型阿拉伯风格建筑。
现在的圣殿山和上面的清真寺都是由伊斯兰机构托管,以色列负责治安。1967年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后双方达成协议,从此非穆斯林开始能进入圣殿山,但不同于犹太的西墙,非穆斯林禁止在此做祷告。虽然不禁止犹太人入内,但因某些犹太教规法令,大多数犹太人一般也不会踏足圣殿山,据说是为了避免误踩圣殿的至圣所 (Holy of Holies) ,或许也可以减少与穆斯林矛盾和纠纷,因这个地方作为导火索产生的两派流血冲突也一直不断。
圆顶清真寺不对非穆斯林开放,所以没有进去参观,但了解到里面著名的“基石”既被穆斯林认为是先知登霄地点,也被犹太人当作至尊圣物,因为是最初犹太圣殿的原址,都是历史变迁演化造成的问题。不论在犹太人还是穆斯林眼中心里,都把现在的圣殿山作为各自认定的圣地。
进入圣殿山有多个通道,大部分在穆斯林居住区一侧,非穆斯林目前只能从西墙旁边的那座桥通过“摩洛哥门”,不需要门票,过完安检,在规定的有限时间进入圣殿山参观。因为非穆斯林不能进入清真寺,基本就是在外面走着看,也完成登上闻名世界圣殿山的体验。
最后可能会有人问,既然圣殿山历史上最早是犹太人的圣殿,现在以色列又掌控本地,为什么不在上面重新建立新的圣殿。犹太人里面确实有人在推动这件事,这在目前环境下是一个过于争议和敏感问题,如何处理需要宗教和政治等众多考虑和平衡,过去和现在都需要维持现状,以后留给历史解答了。
说了这些错综复杂的背景介绍,我只是一个普通游客,下面是这次参观拍摄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照片,大部分图片不用说明,个别加了注释。
先是阿克萨清真寺,当时忘记拍正面照,从网上借一张,下面其他几张都是从圣殿山外面不同位置时间拍摄的部分清真寺,就是灰黑色圆顶的建筑。
建于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先知圆顶 (Dome of the Prophet),纪念先知穆罕默德。
圣殿山对面的橄榄山,金色洋葱头的建筑是玛利亚·抹大拉教堂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