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耶路撒冷 (3) -军人和女兵
只因为上篇关于西墙的文章里插了一张以色列军人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人的兴趣,因此决定临时加进本文,提供展示更多的照片。这些图片大多是在西墙拍摄的,因为每次来都会看到军人,在这里举行仪式。本地人对此习以为常,但对于游客来说,特别是女兵尤其稀罕亮眼,因此顺手拍了一些照片。
在耶路撒冷街上除了全副武装的警察站岗执勤或巡逻,也经常会遇到荷枪实弹的军人,这也算是以色列城市街道上独特的景色,本人也玩枪,看到以后反而有些眼热,不仅没有紧张不安,倒是觉得有他们在环境反而更安全,哪个犯罪分子会在枪口下闹事。
这些以色列军人有时候成双结伙,有时候孤身一人,甚至见过单身的女兵,当然他们或她们肩上和手里都少不了长枪,甚至看到女兵们背着枪在餐馆吃饭,或者在商店挑选物品,如果没有军装和枪械的话,她们就是普通花样年华的女孩子在逛街购物。因为太常见,反而没有特意去拍照,也不想让人注意自己是过于好奇的游客。据说以色列严格规定军人不能丢失手里的枪,否则会遭受严重处罚,所以他们几乎去任何地方都带着枪。
对于以色列的军事力量很多人津津乐道,因为他们从弱到强,所有五次中东战争都立于不败之地,在区域战争中几乎是战无不胜。本文不是研究军事篇,无意宣扬武力和战争,也尽量避免角度立场,只是简单依据客观历史讲一下以色列军队的起源和现状,来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在以色列街头会经常看到武装军人的背景,也祝愿最终通过宽容与和平解决宗教和历史争端。
以色列国防军 (IDF) 随建国正式创立于1948年,前身是英国托管时期的民兵组织哈加纳,现在规模不到20万人,但因为以色列实行义务全民征兵制,除了阿拉伯裔以色列公民等规定的特例 (阿拉伯裔可以自愿从军,尽管实际人数不多),其他符合条件不论男女都要在18岁当兵从军,男兵一般服役三年,女兵两年,部分成为了长期职业军人,也就是说所有符合条件的以色列人都当过兵,再加上平时准备充足的预备役,一旦战争需要,以色列可以迅速组织起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训练有素的军队投入战斗。以色列军队的武器装备不论购自国外还是自己研发制造,也都处在世界最先进前列,比如美国新近提供的F-35等并投入了战斗。
另外外界相信以色列也具有核武器打击能力,尽管以色列从来都是不置可否。但他们绝对不会坐视周围伊斯兰国家拥有核武,采用一切手段阻止,曾经发生过以色列先发制人,空袭轰炸伊拉克和叙利亚核设施的事件。
个人理解除了军人素质和武器先进,考虑到犹太人的历史变迁和现在的周边环境,以色列军人具有异常强烈的历史传承延续和现代安全危机感,这使得他们在战斗中明白是为民族生存和国家自由而战,这或许才是以色列军队出色强悍的更主要原因,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军人要在信仰圣地西墙宣誓保家卫国。
在以色列军队的信条中,就有“以色列承受不起一场战争的失败”、“快速而果断决定战争的结果”、“极低的伤亡率”等,基本反映了以色列军队的战斗宗旨和行为。他们打起仗来也没有其他西方国家军队的某些交战规则的顾虑和束缚,一切以取得胜利为目标。
特别要说明以色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实行女性征兵制度,并在必要时投入战场作战,尽管她们大多执行支援任务。在近几十年来的各种战争中,已有数百女兵在战斗中阵亡捐躯,她们为以色列的国防安全做出同样的牺牲和贡献。
最后补充一点的是,除了军人和警察等安保人员,以色列民众获得审批许可也可以购买和携带枪支,一般是手枪,还有枪支和子弹数量的限制。也是在西墙,与一位当地老哥交谈具体了解到,每个人只能拥有一支枪,最多不超过50发子弹,而且必须在靶场练习射击,管理算是严格的,当然和美国相比实在是太“小巫”。为应对针对平民的可能恐怖活动,以色列近年来也开始一定限度放宽了枪支政策。
这次还参观了以色列民族精神象征的“马萨达”堡垒,犹太人两千年前在这里抵抗强大的罗马军队,血战到底,最后全部自杀,宁死不做奴隶。导游是犹太纤弱女性,她在解说时直言不讳表明了自己的信仰和血统,从心底为民族历史而骄傲自豪,从一个导游身上看出了整个民族教育和精神。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