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耶路撒冷 (6) -耶稣“苦路”
在动笔写这篇之前,又重温了一遍梅尔·吉布森导演的电影《基督受难》(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表现耶稣在世间生命最后时光的故事,包括最后的晚餐,一直到受难复活。其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段就是耶稣被审判定罪,背负十字架穿过耶路撒冷街道,最后在各各他山 (骷髅地) 被订上十字架受难,以及安葬和最后复活,耶稣走过的最后这一段路现在被称为“苦路”(Via Dolorosa)。
“苦路”位于老城,从穆斯林区的狮门内开始,几经曲折一直到进入基督徒区的圣墓教堂,总长大约六百多米。现在考证确定的“苦路”一共十四站,每一站均是标志此处发生的事情,前九站是耶稣背负十字架经过的几条街道,每个地点街道的墙上都有圆牌数字符号,旁边有雕塑像表现场景和含义,方便寻找辨别和跟从前行。另外前几站所在地都建有专门的小教堂,甚至有“苦路”前关押耶稣的监狱。因为历史和建筑变迁,现在的路线不一定完全是耶稣当年的足迹,尤其是第九站后进入教堂的折返路径。
从第十站开始的后五站位于现在基督教朝圣膜拜的“圣墓教堂”(至于另一种说法,尤其在新教徒中,耶稣在现在的“花园墓地”地点受难,以后也会专门介绍),这最后五站是“苦路”最重要和神圣部分,尤其最后三站,每处在教堂内都有单独设置,是信徒和游客最集中的地方,组成了圣墓教堂的核心和主旨。
作为耶路撒冷的最重要历史宗教景点之一,每年众多世界各地基督徒和游客来“苦路”朝圣和追思,心里怀着十字架,我个人也先后两次走了这段路,第一次漏掉了途中两站,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天重走,终于全部完成体验,加上几次拜访“圣墓教堂”,可以在这里用图片比较完整介绍“苦路”的历程。
虽然不属于“苦路”的任何一站,还是先看一下耶稣上路之前被关押的监狱
首先是“苦路”的路线图,下面就按照图片顺序从头到尾走一遍。
“苦路”第一站,耶稣在这里被无辜定罪。
第二站,耶稣背负上沉重十字架。
第三站,耶稣第一次跌倒。
第四站,耶稣遇见了母亲玛利亚,母子相会。
第五站,一个叫西蒙的男人在罗马士兵命令下,帮助耶稣背负十字架继续前行。
第六站,一位叫维罗妮卡的女人递给耶稣手巾擦拭脸庞。
第七站,耶稣第二次跌倒。
第八站,耶稣对悲痛追随的女信徒劝慰宣讲。
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
第十站,耶稣在这里被剥去衣裳。从第十站开始都是在“圣墓教堂”。
第十一站,在各各他山上,耶稣被钉上十字架。
第十二站,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
第十三站,耶稣被从十字架放下在“受膏石”。
第十四站,耶稣被安葬在这里墓穴,第三天复活升天。
耶稣为拯救世人,忍受着嘲笑和辱骂,承受苦难牺牲自己。现在世界上依然有人帮大众背负着各种沉重“十字架”,走在“苦路”上追求信仰和改进社会,也向他们她们致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