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耶路撒冷 (15) -以色列博物馆与死海古卷
在耶路撒冷有太多的实地古迹,一时都想不起来需要博物馆做什么,可以说每个古迹都是一个自己的博物馆,其实据说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均博物馆最多的国家,在耶路撒冷设有一个国家级百科全书般“以色列博物馆”,收藏展览大量以色列本地文物和艺术品,全球第一,其中不乏世界级的珍稀宝藏,尤其是最古老的圣经手稿“死海古卷”成为了以色列博物馆的最大亮点和镇馆之宝,访客到此一定要参观。除了以色列本土,博物馆还收集世界其他各地的古董文物,包括古希腊罗马和古埃及中东等地。不仅是考古品,博物馆还附设美术展厅,收集展示欧洲等地和以色列艺术作品。
以色列博物馆 (Israel Museum) 成立于1965年,不像很多博物馆都集中在同一个建筑里,这个地方面积较大,占地20英亩,分布着数座展馆,分考古馆、圣书神龛、美术馆、犹太艺术和生活馆等室内展厅,另外还有第二圣殿模型、艺术花园等室外结构。这次参观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了考古馆,甚至连这里都没有看完,眼看闭馆时间快到,赶紧奔去“死海古卷”所在的“圣书神龛”。其他美术馆等地方连一眼都没有看到,只好等以后再弥补了。
所以这篇以色列博物馆游记集中在考古和古卷这两处地方,首先考古馆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以色列国家和民族的演化发展,展览每一个重要时期代表性的文物。认真看完一遍,基本就对以色列的历史有个大致的了解。展品很多,也拍了不少照片,但只能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少部分在这里展示和介绍,希望能够借此一瞥以色列的古老历史。
先上几张博物馆内部和展厅照片有个基本印象,然后按照大体时间顺序具体介绍部分展品,大部分是以色列本土的考古发现,少数是古埃及希腊罗马等相关文物,这些文化在以色列历史上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开始展品了,这个从图里不好看出来,考古发现的大象头骨和人类狩猎工具,多早呢?七十八万年前,这是迄今最早史前人类狩猎的考古证据。
这个迷你小东西看起来太不起眼了,其实是人类历史的划时代文物,仔细看是个粗略女性雕刻,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艺术品,是人类与动物界区分的主要标志之一。这个艺术史多久呢,二十三万年之前。
这几个玩意看着熟悉亲切,俺家就有一个,捣蒜用什么的,人家这两个可是一万多年前的老古董了,看来有些东西是永远停止不进化的。
9000年前的面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面具,石头做的,估计是用于祭祀仪式。
从山洞墓地发现的金器,像指环,但据考证不是装饰品,大约5000-6000年前,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制作金品之一。
这个很有特点,从一位迦南武士墓出土的红土陶罐,将近四千年前的作品,这个造型大概世界上独一无二,被称为最早的“思想者”。迦南人是犹太人来到之前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民族。
现在看起来是几块普通石头,但这是至少三千多年前铜器时代,迦南人祭祀他们上帝的神社。
大约3500年前的青铜短剑,做工就挺精良了,现在材料和冶炼变了,模样还差不多,功能永远一样。
陶土制作的人形棺材,公元前13世纪,与埃及的木乃伊有某些相似之处。
那就跑去古埃及看看,人类从最早的简单图形文字,到现在又开始使用流行表情符号,中国人在微信里更甚,文字表达方式转了一圈又返璞归真了,这是几千年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石碑,试着翻译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如果你有时间机器回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古埃及,和他们下盘棋吧,看能不能代表我们未来人赢。
再回到圣地,来到大卫的犹太人时代。这是石碑的一个碎块,上面刻着公元前九世纪的古文字,记载的事情与旧约圣经文字相符合,最重要的是里面提到了“大卫世族”,这应该是除了圣经书籍记载,唯一实物证明了大卫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这块残石是博物馆的著名藏品之一。
大卫儿子所罗门王之后分成了犹太和以色列南北两个王国,这是当时犹太国的一个小圣所遗迹,希西家王时期被毁,因为他要求所有犹太人只能在耶路撒冷圣殿朝拜。
整面墙的超大型浮雕,好像在大英博物馆看到过,这个的确是复制品,描述的是公元前7世纪亚速帝国军队攻城和奴役犹太人的场景。
这两小块破铜烂铁看起来实在不咋地,实际是古代的一种银制护身符,大约公元前6-7世纪。最重要的是上面记载着圣经文字,古希伯来文写成,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圣经文物,比著名的死海古卷都早了几百年。
亚历山大头像,大理石雕塑,大约公元前1-3世纪,这和大帝活着的时代相近,搞不好他可能真长这样,可惜鼻子没有了。他通过征战把古希腊文明带到了这片土地。
后来罗马帝国兴起,统治下的希律王是个名人,他大兴土木,搞了包括第二圣殿之内的众多建筑工程,也是个残酷多疑帝王。这些是他陵墓的遗迹,方形的被认为是安放遗体的石棺,后来被犹太起义军给砸碎毁尸了,现代重新挖掘整理出来。
这些石头残迹都来自第二圣殿,公元70年被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后拆毁,这是以色列和犹太人历史上的标志性转折事件,背后有第二圣殿的想象图。
室外有一个根据记载和考古复原的第二圣殿时期耶路撒冷的城市模型,这是在被罗马军队入侵摧毁之前的样子。
这些钱币和石球等发掘出的遗物来自犹太人反抗的最后一个据点“马萨达”(Masada),我们下一篇就要专门讲马萨达军民拼死抵抗罗马人的历史故事。
罗马的统治前后大约持续四百年,深远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这是罗马皇帝哈德良的铜像,来自于当时罗马第六军团的营地,用于敬拜仪式,类似我们今天的领袖像了,制作工艺倒是栩栩如生。
十字军时期的建筑装饰物,工匠都是来自欧洲,带有古罗马和法国哥特前期风格。
伊斯兰时期清真寺内的灯,传统上象征着上帝之光。
文物古董就介绍到这里,好戏在最后头。以色列博物馆最大的招牌就是闻名世界的“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目前最古老较为完整的希伯来圣经文稿。1947年在死海附近荒芜地区的洞穴里被少年牧羊人偶然发现,材料大部分是羊皮纸,另有莎草纸,经过多年考古挖掘出四万多完整或残留书卷,一般认为是有人因为战乱特意隐藏保存在山洞里的。现在主要经卷都被珍藏在以色列博物馆,毋庸置疑的国家乃至世界宝藏。
提一句最近刚发生的事情,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圣经博物馆原本珍藏着少量死海古卷残片并引以为荣,结果最新的研究证明全部是精工细作的伪品,这下对收藏家和博物馆打击不小,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死海古卷的珍稀和价值。
博物馆为古卷专门设立了“圣书神龛”(Shrine of the Book),题图照片中的白色圆顶就是展馆屋顶,象征着光明之子,整个“圣书神龛”结构模仿了当初发现时存放古卷的坛罐的形状。
古卷中记载了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的战争,这个黑色玄武岩雕塑代表着黑暗之子,与面对的白色圆顶一起表现光明和黑暗的对阵战斗。
“圣书神龛”展厅内部
这几片是真的古卷,因为原件非常脆弱,不能过多过长展出,所以采用了轮流的方式,每几个月替换不同的书卷,“下班”的古卷需要休息保养。
正中央环形转轴展览的应该是复制件,但可以仔细浏览古卷的文字,零距离感受体验这一世界伟大作品。
评论
发表评论